潮州侨联网 | 潮州侨联 | 侨联动态 | 潮人社团 | 民俗文化 | 政策法规


联系我们

地址:潮州市新桥西路414号

E-mail:czql001@126.com

电 话:0768-2268275

传 真:0768-2267293

  民俗文化_潮州丧葬做法事超度亡灵之历史渊源
 

潮州丧葬做法事超度亡灵之历史渊源

 

潮州礼佛度灵治丧风俗可考为宋代。唐朝之时,“常怀德为潮州刺史,以礼教民,民皆化之,丧祭罕用浮屠”,尚未有做法事超度之俗。到宋代之时,水陆法会在全国极为普及。当时潮州的佛教亦极为兴盛,佛教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观念深入人心。潮州本区受闽人移民及佛教思想影响,亲人去世后亦多请僧道超度。庄义青著《宋代的潮州》(1997年中山大学出版社)一书中就提到:“宋代潮州的丧葬习俗亦有本区的某些特色,例如佛教色彩较浓,用僧人超度念经,引魂买水等一套。”到明代,“文运弘开,士渐知明理学,风俗丕变,冠婚丧祭多用文公(朱熹)家礼,故曰海滨邹鲁。”(嘉靖《潮州府志•风俗考》),“冠婚丧礼悉道遵典礼,无异中州”。(光绪《海阳县志•舆地略六》) 中州即中原地区,当时中原地区亦盛行延僧道超度之俗。此有另一明证。

1975年,潮安出土的宣德南戏写本《刘希必金钗记》,在第四十六出中,刘希必求官二十一载未回,家人误认他已死,请和尚做法事超度他。此出戏中是连篇累牍的佛僧侣唱赞吹做法事,领偈礼佛之文辞,又反复唱颂《散花歌》、《佛法四时景》等佛乐法曲以超度亡灵。《宣德南戏写本刘希必金钗记》虽尚未能确定其创作年代,故事发生於何地(福建或潮州),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明代时,民间请和尚超度亡灵之俗已极为普遍,因此戏剧中才有做法事风俗的反映。在此出戏中,做法事的节目有诵灵前经,清净道场,发关请佛召灵,供佛供灵,散花等,颇为丰富,与今天做法事内容相差无几。

剧本原名全称为《新编全相南北插科忠孝干字刘希必金钗记》。正字,是正音之意,即这剧本是用正音、当时的官腔正音通语来演唱。现代做法事的各种唱调,原本都应用正音唱诵,只有用正音唱诵才会押韵而易於上口。以往经师做法事的唱词都是口耳相传,只不见诸文字。而经师是先学唱词后识字,故虽有唱词见之於经册,却都是正音唱诵。现代功德帮之经师大都先识字而后学习抄录的唱词,而不是口耳相传,因此做法事之唱词实在应源於正音流行之时。明万历年间刊刻的《潮调金花女》,唱词宾白基本上都是使用潮州方言,时潮州本土潮音己初步定型,正在潮州已经衰落。这说明这些唱词在此前应存在,亦即说明做法事在明代时,已极普遍,而且节目内容已经颇具今天做法事的规模。
 

关于我们

ICP备案号:粤ICP备06038875

版权所有:潮州市侨联

设计版本:FrontPage CQ.03

设计制作:潮州市侨联办公室

侨网链接

中国侨联

中国侨网

广东侨联

广东侨网

辽宁侨联

福建侨联

山东侨联

青岛侨联

成都侨联

济南侨联

香港中华总商会

泰国华人青年商会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

泰国华人网

USA侨报

联合早报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

潮人网

饶宗颐

陈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