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歌册《金凤缘》作者秋莹老人莅潮赠书
5月26至28日,年近九旬的秋莹老人专程从新加坡回故里举行赠书仪式,把她心爱的著作潮州歌册《金凤缘》赠给乡亲和文化界人士。
秋莹老人原名刘有娟,祖籍潮安县。1948年,刘有娟携同未满周岁的长子回潮州斗文村省亲。在潮州的两年间,开始着笔写《金凤缘》,至1950年回新加坡后仍持续伏案,至1951年《金凤缘》终于完稿。2012年在其亲戚的促成下,《金凤缘》这部尘封在抽屉里60年的著作终于付梓,在新加坡华文界引起轰动。
潮州歌册又名府城歌、七字歌,是潮汕妇女最普遍最经常的一种曲艺文娱形式,故有“女书”之称。它是潮语音韵,基本句式为七言,每四句为一韵组,内容多为戏剧故事、历史演义或民间传说改编。它与潮剧有密切关系,很多潮剧的传统戏出,多有改编为潮州歌册,易唱易听。以前,潮人妇女常在晚上或白天闲暇时,在房里或厅上,或“妇女间”(亲邻妇女常在一起闲聊、休息的房屋)唱听潮州歌册,由一人提着本子吟唱,其他的人聆听。刘有娟说,以往潮州妇女聚集一堂时,唱歌册、听歌册。由于歌册的故事曲折,语言通俗生动,音韵和谐顺口,许多潮州妇女大多百听不厌,她小时候经常听长辈唱歌册,听着听着,她也爱上唱歌册。谈到自己当初动笔写潮州歌册的原因,刘有娟说:“我的家婆很喜欢听歌册,我外婆也很喜欢,最初想写《金凤缘》,就是为了讨好两位老人家,写个自己的歌册。”
《金凤缘》全书20多万字,以潮州歌册为体裁,讲述宋朝神宗时期发生在皇室的恩怨情仇,故事曲折,历史场境波澜壮阔,诵读起来琅琅上口。
新加坡文艺协会会长骆明高度评价《金凤缘》,称说唱文学作品在新加坡很少见,即便是在目前的中国也已经不多见,本书出版后将能引起文学界或学界对说唱文学的注意和探讨。在赠书仪式上,我市文艺界名家李英群、潮州市侨联主席杨锡铭接受新加坡媒体的采访,他们高度评价这部作品,认为这将对潮州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作。
(潮州市侨联 2015/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