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是一种主要用于宣扬功德的建筑,也是一种记载着历史信息的实物史志,往往与雕刻、书法、文学相结合,极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牌坊也是一个地方经济文化发达的一种标志。光绪《海阳县志》云:“坊之多而知风化之美,巷之多而知民居之密,坊与巷俱以多为贵,而巷多又不如坊多之可贵。”
每一座牌坊都能揭示一段尘封的历史,都是后人浏览钩沉的佐证。据明万历《东里志》、乾隆《潮州府志》、光绪《饶平县志》、民国《饶平县志补订》记载,潮州府饶平县宣化都大埕乡(今大埕镇)明代进士及第有5人、举人20人、贡生24人,其中任知县以上的官宦有19人;清代有武进士1人、武举人1人、贡生11人,其中任知县以上的官宦有3人。大埕乡是明代潮州府中进士、举人和官宦较多的乡里。“欲知朝内事,须问东里人”的俗谚广为流传。方志记载旌表大埕名贤的有地点、有名称的牌坊就有14座,今潮州市牌坊街中有17座明代坊主的牌坊,其中就有3座是旌表大埕名贤苏信、黄琮、黄锦。这些牌坊成了这个滨海邹鲁小镇的奇葩。本文根据方志的记载,对这些功名坊、道德坊简介于下:
宗伯学士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宗伯学士坊,在大街。为南京礼部尚书黄锦建。”坊在今潮州太平路载阳巷口南侧,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1951年被拆除,2009年依原貌重建。
该坊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第三层正中系一双面鎸刻行楷“恩荣”二字竖额的花肚,花肚直接承托石屋面;匾额下为双面镂空石雕人物故事的中枋,雄伟壮观。坊之中间上枋横匾额南面镌刻“宗伯学士”四个大字,下梁枋镌“天启壬戌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崇祯五年转侍讲,历升国子监司业,掌监事;春坊谕德、左右庶子,掌坊事;詹事府少詹、正詹事,掌府事;吏部左右侍郎兼翰林郎坊侍读学士、经筵日讲官、知制诰、贡举,纂修实录、起居,校讨经史,展书清贯,会试同考、武闱正主考,册封、祭诰正使,累蒙钦赐,三陪阁推,南京礼部尚书黄锦。崇祯癸未孟冬立”。次间左坊眼镌刻“旃夏纶恩”,右坊眼镌刻“玉铉冰鉴”。
“宗伯”,为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来往事,即后世礼部之职,故称礼部尚书为宗伯。“学士”,指翰林院学士。黄锦曾任侍读学士,官至礼部尚书,故匾额南面镌 “宗伯学士”。“旃夏纶恩”,意为黄锦曾屡次在御前侍讲席而受到皇帝下诏表彰。“玉铉冰鉴”,则言其为人高洁廉正。
该坊之中间上枋横匾额北面镌刻“三世宫端”四个大字。次间左坊眼镌刻“棣萼齐芳”,下镌“兄琮,万历戊戌进士,历官左辖,崇祀乡贤;弟琦,万历庚子举人,崇祀乡贤”;右坊眼镌刻“桥梓济美”,下镌“崇祯戊寅春,孙锦以讲幄叙劳,升詹事府正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府事,加俸一级;祖允德,以徽号覃恩,改赠通奉大夫福建布政使,为诰赠通议大夫詹事府正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父夙盛,以徽号覃恩,加赠承德郎翰林院侍讲,为诰赠通议大夫詹事府正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配俱淑人”。
“宫端”系太子詹事的别称。黄锦曾任詹事府正詹事,负责内宫事务,其祖父允德、其父夙盛皆受诰赠詹事府正詹事、侍读学士之衔,故坊横额北面镌“三世宫端”。“棣萼齐芳”“桥梓济美”是言他们父子、兄弟出类拔萃,冠绝当世。桥梓:指父子。棣萼:比喻兄弟。
黄锦(1576―1658),字孚元,一作絅存,号絅庵。饶平县宣化都大埕人。明天启二年登进士,授庶吉士,入翰林院。四年正月升检讨,参与纂修《明神宗实录》。六年,以册封襄王使事为由离开翰林院。崇祯四年,任辛未科会试同考官,并参与修校《十三经》《二十一史》。五年,任侍讲、国子监司业,转任詹事府詹事。十二年,受命处治守土不力的宦官蓟辽总监邓希诏、分监孙茂林等。十月任礼部右侍郎,冬转吏部左、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十四年,出补南京礼部尚书。翌年因病告归。清顺治二年,南明隆武帝朱由崧于福州即位,黄锦被起用为礼部右侍郎,不久晋为尚书,以优老加太子太保。越年告假归。顺治十年,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清时,黄锦“预其谋,倾家助饷”。事败后逃匿隐居石庵山。卒年83岁。
三达尊坊
民国•陈光烈的《饶平县志补订》载:“三达尊坊,在郡城西尚书第前,为致仕礼部尚书黄锦建。”即坐落于今潮州上西平路2号的黄尚书府大门前石板旷埕的南面的木牌坊。相传为清朝廷赐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后建了一排平房。牌坊匾额北面刻“累朝元老”四个大字,意指黄锦任过明朝天启(熹宗朱由校)、崇祯(思宗朱由检)、弘光(福王朱由崧)、隆武(唐王朱聿键)、绍武(唐王朱聿鐭)和永历(桂王朱由榔)六位皇帝的官;坊匾额南面刻“三达尊”三字。孟子云:“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意思是说世间被人尊敬的条件有三:一是高官,一是高龄,一是高德,而三者兼有者称为“三达尊”。黄锦为官20余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正清明,为朝野所敬重。他在官职、年龄和气节三个方面都值得人们尊敬。相传坊的南北两额都是清朝皇帝御笔亲书并盖有玉玺,尽管牌坊已不复存,但潮州城里人依然称黄尚书府为“三达尊”,“三达尊”也成了黄尚书府附近的地名。
攀 桂 坊
民国•陈光烈的《饶平县志补订》载:“攀桂坊,在宣化都大埕乡(今饶平县大埕镇),为万历三十七年(1609)己酉科举人,后累官太子太保、吏礼二部尚书黄锦建。久废。” “攀桂”即折桂,喻指科举登第。
文宗方伯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文宗方伯坊,在大街。为福建左布政黄琮建。”该牌坊在今潮州太平路军厅巷口南侧。该坊建于明崇祯初年,1939年被日寇拆除。因寻找不到原坊照片,2009年参考其他牌坊复建,作南北向,横额北面镌刻“文宗方伯” 四个大字,南面镌刻“皇命三锡”四个大字。下枋镌“万历福建左布政黄琮”。
“文宗”,明清时称提学、学政为文宗;“方伯”,在古时指诸侯中的领袖,即一方之长,明清时作为布政使的尊称。“皇命”,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的命令。“锡”通“赐”,即赐予之意。黄琮曾任云南提学副使、福建布政使。其祖允德、父夙兴亦得赠布政使。北面坊字是言黄琮的官职,南面坊字系说明其家族之荣耀。据《登科录》记载:黄琮、黄锦堂兄弟均注明“灶籍进士”。灶籍是指沿海晒盐专业户,即专门从事煎晒盐斤、办纳盐课的特定人户。可见黄允德父子是下层百姓,通过其子孙的科举仕进,而成为本地望族,移居潮州府城,并在城内通衢大道立坊,获得了无上殊荣。
黄琮(1552—1640),字思元,号玉田,又号韩江侣石山人,明饶平宣化都大埕人。明万历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大理评事。三十三年出任饶州知府,后调任临江知府。三十七年正月,升任云南提学。任满,擢按察副使,寻晋布政使司右参政。四十二年二月,升福建右参政兼佥事。四十四年三月,晋福宁道按察使。四十五年五月,晋福建右布政使。四十六年四月,改授左布政使。后告老回乡,定居潮州府城。崇祯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卒于府第,享寿89岁。
齐楚总藩坊
齐楚总藩坊,在漳州市南靖县靖城镇(南靖旧县治所在地)玳瑁山下(今观音山公园)。该坊坐东北向西南,为四柱三间式石坊,宽6米、高5.2米。圆柱方梁,仿木结构,上置双坡屋顶。石坊北面匾额镌“齐楚总藩”,下梁枋镌“闽左辖刘子兴为楚左辖陈天资致政立”。南面匾额镌“进阶一品”,下梁枋镌“闽左辖黄琮为楚左辖陈天资覃恩立”。 1988年7月,该坊被南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总藩”指统管地方政务的重臣。明代除南北两京外,全国分设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战国时期山东北部曾为齐国,湖北湖南为楚国;陈天资曾任山东右布政使、湖广左布政使,故该坊北面匾额镌“齐楚总藩”。 《闽书》卷四十六《文莅志》载:“刘子兴,字宾之,海阳人。嘉靖二十年进士。起家临海令,历闽臬藩(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端介慎事,俸入外不他多一钱。转粤西左辖,致政归,行李萧然。”“左辖”,即左丞。左右丞管辖尚书省事,故左丞谓之左辖。 该坊的“左辖”是指左布政使。陈天资致政前任湖广左布政使,故称“楚左辖”。刘子兴曾任福建布政使,故称“闽左辖”。“致政”与“致仕”同,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解除政务职责,辞官退休。该坊北面下梁枋镌语,意为刘子兴为湖广左布政使陈天资致政立坊。
陈天资原为湖广左布政使,晋阶资善大夫勋正治上卿,官阶正二品。嘉靖三十三年致政时,钦赐进阶一品,敕封真乐翁。故该坊南面匾额镌“进阶一品”。“覃恩”意为广施恩泽。旧时多用于称帝王对臣民的封赏等。黄琮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任福建左布政使,故称“闽左辖”。该坊南面下梁枋镌语,意为黄琮为纪念陈天资被钦赐“进阶一品”立坊。
《南靖县文物遗产收录》载:“‘齐楚总藩’坊,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清代立坊日盛,乾隆年间南靖县借用明代曾在闽为官的潮州人黄琮、刘子兴的名义为乡贤、湖广布政使陈天资立牌坊,旨在为黎民百姓树立楷模,以激励后人,规正世风。
陈天资,字汝学,号石冈,明饶平县宣化都上里(今大埕镇上东村)人。嘉靖十年,登辛卯科举人,嘉靖十四年,登乙未科进士,钦选为户部给事中,后调任兵部郎中,再出任叙州知府,嘉靖二十九年,升辽东道监察道员。尝疏请开登州海禁,升山东右布政使,调湖广,嗣转左布政使。嘉靖三十三年,致政归乡时,钦赐进阶为一品,并敕封为真乐翁。晚年编修《东里志》,于时兵燹之后潮之掌故书籍不存,修郡邑志者多以此书为权與。
一品恩光坊
民国•陈光烈的《饶平县志补订》载:“一品恩光坊,在福建诏安县古林铺(陈天资祖籍地),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湖广左布政使、晋阶光禄大夫陈天资建。今已废”。“恩光”是指古代帝王或朝廷给予臣民的恩惠。陈天资致仕归梓时,钦赐进阶为一品,并敕封为真乐翁,故该坊匾额镌“一品恩光”。
经 魁 坊
经魁坊“在饶平县城(今饶平县三饶镇)南门街,为明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进士陈天资建。今废。”(《潮州牌坊街》第179页)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称五经魁。故该坊应“为嘉靖十年(1531)辛卯科举人陈天资建”。
四进士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四进士坊,在大街。为明正德十二年(1517)丁丒科进士萧与成、陈大器、薛侃、苏信建。”该牌坊在今潮州太平路四进士亭巷口。坊之梁枋及匾额镌刻的文字两面相同。据《潮安县城关镇亭坊简略史迹》(1951年抄本)记载:上坊枋镌“正德丁丒科”,又镌“潮州知府通判丘、黄、范,推官秦僎为翰林院修撰萧与成、陕西道御史苏信、河南道御史陈大器、行人司正薛侃建”。(注:丘为潮州知府丘其仁,黄为通判黄洪,范为同知范惟恭)
该牌坊为四柱三间四楼石坊,四柱前面各有一根戗柱斜撑,第三层正中系一双面镌刻行楷“恩荣”(谓受皇帝恩宠之荣耀)二字直立花肚,雄伟壮观。该坊于1951年拆除。2009年按原貌重建于潮州太平路四进士亭巷口南侧。石坊两次间梁枋无刻字,中间上梁枋镌刻“正德丁丒科”,匾额正中镌“四进士坊”五字,右侧镌“为翰林院修撰萧与成、陕西道御史苏信、河南道御史陈大器、行人司正薛侃立”。左侧镌“潮州知府丘其仁,通判黄洪、范惟恭,推官秦撰建”。
苏信,字宗玉,号确轩,明代饶平县宣化都大埕人。正德五年中举人,十二年登进士。十六年擢南京陕西道监察御史。嘉靖初年改北京陕西道监察御史。十一年巡抚福建。十二年,诏科、道官互纠,因降一级调外。明年,补宁州判官,升上虞知县,后告归。
宪 台 坊
民国•陈光烈的《饶平县志补订》载:“宪台坊,在大城所城(今饶平县所城镇所城社区)南门内,为正德十二年(1517)登丁丑科进士、陜西道监察御史苏信建”(1958年拆,部分石构件尚存)。石坊匾额镌“宪台坊”三个大字。
“宪台”:御史官职的通称。汉称御史所居官署为宪台。唐龙朔二年(662),改御史台为宪台,咸亨元年(670)冬复旧称。苏信官至南京陕西道监察御史,后改北京陕西道监察御史,巡抚福建,故称“宪台坊”。
五 麟 坊
民国•陈光烈的《饶平县志补订》载:“五麟坊,在县城(今饶平县三饶镇)南门街,为明成化十六年(1480)庚子科举人王大政、李文缵、陈理、翁理、陈宪建。今废。案是科饶举六人,因王李翁二陈皆由《春秋》中式,故建坊曰‘五麟’。另有岳琬以《易》中,是以不在五麟之列。大政、文缵为苏湾都人,今属澄海县。翁理等建兹为补明。”
陈理,字子文,号和斋,明饶平县宣化都大埕人。习春秋。成化十六年登庚子科举人,授江西德兴县教谕,擢福建建宁府浦城县知县。后因积劳成疾,辞官归里。嘉靖初年,被饶平督学魏庄渠聘请为“大馆师”,致力于梓里教育事业。
双 凤 坊
民国•陈光烈的《饶平县志补订》载:“双凤坊,在县城(今饶平县三饶镇)内文庙左,儒林坊前,为明成化癸卯科举人、繁昌知县陈与成、铅山教谕杜观光立。今废。杜观光为苏湾都人,今为澄海县。”“双凤”比喻两位才德出众的人。
陈与成 字君实,号南塘,明饶平县宣化都大埕人。习书经。成化十九年(1483)癸卯科举人,授南直隶太平府繁昌县知县。
六 桂 坊
民国•陈光烈的《饶平县志补订》载:“六桂坊,在县城内(今饶平县三饶镇),为弘治五年(1492)壬子科举人周用、岳嵩、吕重、汤瑞、陈銂、陈昌言建。今废。案旧志汤瑞漏载,陈钏为秋溪都人,今属潮安县。”古时科举考试正值秋季,恰逢桂木花开之时,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本科六人高中,故称“六桂坊”
周用(1465—1531),字舜中,号瞻峰,明饶平宣化都大埕人。弘治五年中举人第二名(亚元)。弘治十八年登乙丑科进士,奉命参与修编《孝宗实录》。后授江西建昌、福建惠安知县。正德九年升南京大理寺评事。正德十四年改授浙江佥事,兼管屯田水利。为官十八载,告老时身无百金之遗。嘉靖十年八月初四病卒,享寿67岁。
岳嵩,明饶平县宣化都大埕人。弘治五年壬子科举人,官融化县教谕。其兄岳镇于成化元年中乙酉科举人,授福建漳州府通判;其兄岳琬于成化十六年登庚子科举人,授福建建宁府南平县知县,“一门三举人”传为佳话。
汤瑞,字廷鸾,号简轩,明饶平县宣化都大埕人。习书经。弘治五年壬子科举人,授广东琼州府临高县教谕。
陈昌言,字可师,号试斋,明饶平县宣化都大埕人。习春秋。弘治五年壬子科举人,累官广西柳州府知府。
恩光叠被坊
民国•陈光烈的《饶平县志补订》载:“恩光叠被坊,在海阳县东厢都(今意溪镇)上峝村,为赠大理寺评事,累赠正奉大夫、福建左布政使黄夙兴建。”“夙兴为布政使黄琮之父,坊在其墓前,后墓迁而坊猶存。”“恩光”:古代帝王或朝廷给予臣民的恩惠。荣宠之意。“叠”:重复之意。“被”,受之意。“恩光叠被”意为夙兴因子贵,多次受明朝廷封赠。
黄夙兴,号肖雪,明饶平县宣化都大埕人。福建左布政使黄琮之父。天启年间,因子琮贵,累赠大理寺评事,饶州知府、正奉大夫、中宪大夫、参政左布政使。
天褒节孝坊
民国•陈光烈的《饶平县志补订》载:“天褒节孝坊,在(潮州)郡城内东门仁贤坊口(今太平路东门街),为明赠奉政大夫、兵部员外郎、庠生黄祚龄之妻,兵部员外郎、江西督饷同知、岁贡生黄应朝之母赠宜人许氏建,今废。”
“天褒节孝”意为“贞节和孝顺的事迹感动苍天,值得旌表”。据《黄氏族谱》记载:许氏为明代饶平县宣化都大埕乡庠生黄祚龄之妻,祚龄暴病卒,许氏二十孀居,坚贞守节,无怨无悔,独善其身;纺纱积苎,刻苦操劳,勤俭操家;侍奉家姑至孝,抚育遗孤应朝,导之励志读书,子黄应朝终以岁贡生被授兵部员外郎、江西督饷同知,政绩斐然。应朝不忘慈母恩德,将母之坚贞事迹奏报朝廷,御批立“天褒节孝”坊于潮州府城,以表彰许氏坚守贞节、孝道之功德,让后人瞻仰。黄祚龄也因子贵,受赠奉政大夫、兵部员外郎。
参考文献:
1.(明)陈天资编修 . 东里志 . 潮州:饶平县地方志办公室校订注释本,2001.
2.(清)周硕勋纂修 . [乾隆]潮州府志 . 潮州: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影印本,2001.
3.饶宗颐总纂. 潮州志 . 潮州: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影印本,2005.
4.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府县志辑·[光绪]饶平县志. 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
5.陈光烈辑. [民国]饶平县志补订. 潮州:饶平县地方志办公室影印本,2009.
6.潮安县城关镇亭坊简略史迹. 手抄本,1951.
7.陈贤武编著. 潮州揽胜·牌坊街.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
(张楚南系饶平县委党校高级讲师,13502617308;通讯处:饶平县黄冈镇拥军路中学后七横15号,邮编:5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