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次闽粤两省六市侨联工作经验交流会
发挥侨联优势 多措并举推动创新创业
来源:汕头市侨联 作者:潮州侨联 发布时间:2017-11-01 点击数:50932次
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也是全国最早成立侨联组织的地级市之一,1950年就成立了汕头市侨联的前身——“汕头南洋归侨联合会”,侨联工作基础扎实。近年来,随着海内外侨情变化和汕头全面振兴发展,新侨已逐渐成为当前侨界的有生力量和汕头市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汕头市侨联充分发挥独特优势,积极推动新侨创新创业,应势而谋、顺势而为,在服务中心大局、打造资源平台、引进侨界人才等方面做好文章。
一、侨联组织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助推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设立和发展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以华侨为主题的试验区。它的批准设立和蓬勃发展是各级侨联组织共同努力的结果。早在2013年华侨区蓝图描绘之初我们陪同市委主要领导赴北京专程拜访中国侨联原主席林军、副主席乔卫寻求中国侨联对设立华侨区的大力支持;2014年初我们积极向广东省侨联原主席王荣宝汇报,请求她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呼吁在汕头设立试验区的提案,当年9月试验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2015年,我们在省侨联和广东国际华商会的积极支持下,在广州承办“丝绸路•南粤梦”——华侨试验区经贸招商推介活动,邀请了省市领导及海内外知名华商近500人出席,介绍汕头近年的发展与试验区的政策项目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中国侨联批准在华侨区设立 “新侨创新创业基地”,为试验区吸引新侨资源、推进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8月,我们陪同华侨区的领导,到北京向中国侨联汇报工作,请求支持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侨创杯”全球华侨华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也获得了中国侨联的大力支持。
二、培育新侨社团,形成集聚效应推动创新创业
我们充分利用汕头华侨资源丰富的特点优势,在原有26个社团的基础上先后培育成立了侨界青年联合会、侨界海归协会、侨文化促进会等新侨社团。其中,侨界青年联合会凝聚广大潮籍侨青力量,增进会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发展与海外重点社团、重要侨领和海外重要专业人士的关系,分享创业经历、人生经验,汇集智慧和力量为汕头加快发展贡献侨青力量。侨界海归协会加强汕头海外留学回国回乡人员、侨属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互动,开展参观交流讲座等活动,加强新生代的交流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在去年年底海归会组团赴新加坡参加国际潮籍博士团论坛;侨文化促进会今年3月份承办中国侨联“亲情中华”项目,到英国伦敦举办书法作品展,很好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今年7月底,我们组织侨青会会员企业代表团赴菲律宾考察访问,接触当地政府和多家社团,寻找到一大批潜在商机,会员们收获良多。
三、以海外人才联络站为载体,促进人才交流,推动创新创业
汕头市已经依托美国潮商会、加拿大潮商会等海外侨团,分别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设立海外人才联络站。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是海内外潮籍人士的高端智库,是汕头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补齐人才短板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积极联系拜访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会长陈幼南先生,商定尽快在香港设立人才工作联络站,协同推动“国际潮博”智力成果尤其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博士创业创新,更好地为潮商企业发展,为社会和家乡建设作出的贡献。
四、积极联系海外高端人才,支持汕头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发展,汇集侨智侨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近年来,通过侨联联系到汕头大学讲学的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潘国驹教授,著名物理学家李大西教授,还有9月18号到汕头大学讲学的美国神探李昌钰博士。为推动以色列理工大学的发展,我们还积极联系泰国侨领陈汉士先生,出资100万人民币,奖励新一年入学以色列理工大学学生。
五、积极发现培养新侨领,为创新创业培养领头人。
近年来,我们主动做好新侨工作,发现素质高的新侨人士,我们都积极地向上级侨联推荐,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平台展示才华,也鼓励他们成立新侨团,成长为新侨领。例如加拿大的冯汝洁先生、新西兰的张乙坤先生、挪威的赵文生先生、阿联酋的张钦贤先生、美国的林铭先生、菲律宾的林瀚先生、泰国的杜浩先生等等,经过我们的鼓励、培养都成长为新侨领,也成为创新创业的领头人。
一、侨联组织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助推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设立和发展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以华侨为主题的试验区。它的批准设立和蓬勃发展是各级侨联组织共同努力的结果。早在2013年华侨区蓝图描绘之初我们陪同市委主要领导赴北京专程拜访中国侨联原主席林军、副主席乔卫寻求中国侨联对设立华侨区的大力支持;2014年初我们积极向广东省侨联原主席王荣宝汇报,请求她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呼吁在汕头设立试验区的提案,当年9月试验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2015年,我们在省侨联和广东国际华商会的积极支持下,在广州承办“丝绸路•南粤梦”——华侨试验区经贸招商推介活动,邀请了省市领导及海内外知名华商近500人出席,介绍汕头近年的发展与试验区的政策项目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中国侨联批准在华侨区设立 “新侨创新创业基地”,为试验区吸引新侨资源、推进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8月,我们陪同华侨区的领导,到北京向中国侨联汇报工作,请求支持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侨创杯”全球华侨华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也获得了中国侨联的大力支持。
二、培育新侨社团,形成集聚效应推动创新创业
我们充分利用汕头华侨资源丰富的特点优势,在原有26个社团的基础上先后培育成立了侨界青年联合会、侨界海归协会、侨文化促进会等新侨社团。其中,侨界青年联合会凝聚广大潮籍侨青力量,增进会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发展与海外重点社团、重要侨领和海外重要专业人士的关系,分享创业经历、人生经验,汇集智慧和力量为汕头加快发展贡献侨青力量。侨界海归协会加强汕头海外留学回国回乡人员、侨属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互动,开展参观交流讲座等活动,加强新生代的交流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在去年年底海归会组团赴新加坡参加国际潮籍博士团论坛;侨文化促进会今年3月份承办中国侨联“亲情中华”项目,到英国伦敦举办书法作品展,很好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今年7月底,我们组织侨青会会员企业代表团赴菲律宾考察访问,接触当地政府和多家社团,寻找到一大批潜在商机,会员们收获良多。
三、以海外人才联络站为载体,促进人才交流,推动创新创业
汕头市已经依托美国潮商会、加拿大潮商会等海外侨团,分别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设立海外人才联络站。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是海内外潮籍人士的高端智库,是汕头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补齐人才短板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积极联系拜访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会长陈幼南先生,商定尽快在香港设立人才工作联络站,协同推动“国际潮博”智力成果尤其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博士创业创新,更好地为潮商企业发展,为社会和家乡建设作出的贡献。
四、积极联系海外高端人才,支持汕头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发展,汇集侨智侨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近年来,通过侨联联系到汕头大学讲学的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潘国驹教授,著名物理学家李大西教授,还有9月18号到汕头大学讲学的美国神探李昌钰博士。为推动以色列理工大学的发展,我们还积极联系泰国侨领陈汉士先生,出资100万人民币,奖励新一年入学以色列理工大学学生。
五、积极发现培养新侨领,为创新创业培养领头人。
近年来,我们主动做好新侨工作,发现素质高的新侨人士,我们都积极地向上级侨联推荐,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平台展示才华,也鼓励他们成立新侨团,成长为新侨领。例如加拿大的冯汝洁先生、新西兰的张乙坤先生、挪威的赵文生先生、阿联酋的张钦贤先生、美国的林铭先生、菲律宾的林瀚先生、泰国的杜浩先生等等,经过我们的鼓励、培养都成长为新侨领,也成为创新创业的领头人。
上一篇:建设侨界人文社区 涵植侨乡桑梓情怀 ——汕头市龙湖区侨联交流资料
下一篇:厚植桑梓情怀 以“侨”联通海外